本期主旨:沒啥好怕,不都是人?
管理格言
巴菲特 投資大師
我希望能夠瞭解自己所犯的錯誤,這意味我只做自己完全瞭解的事情。

CRM與服務創新:善用顧客智慧 提高三倍客戶回店率(下)
廖志德 老師
除區隔目標顧客群和行銷活動計畫等功能外,SAS行銷自動化解決方案同時也記錄各種行銷經驗,做為未來行銷活動參考。在使用這套系統後,Karstadt的行銷人員開始預測每個行銷活動的成功率,並修正宣傳品的印量,同時彙整從過去活動執行經驗所獲得的知識和資訊,藉以設計未來的行銷活動。

知識就是力量,對於企業而言,所有的知識中又以顧客知識最為重要,然而大量未經整理的顧客原始資料,反而會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,此時若能引進先進的顧客資料分析系統,則可以有效減輕企業蒐集、整理、分析及運用顧客資料的成本,更可以協助企業管理體質的提升,從有能力瞭解發生什麼事情,走向有能力讓好事情重複發生的行銷最佳化(Marketing Optimization)經營模式。

圖 讓分析啟動資訊的力量

??
資料來源:賽仕電腦

在先進技術的協助下,行銷人員將可以精準計算出每一次顧客溝通活動的最佳化模式,透過針對企業交付能力、顧客回應行銷活動的比率,以及每個顧客回應的潛在價值這三項條件進行平衡分析,以達到市場行銷活動的最大效益。

此外,傳統的作法通常是批次處理,從事每次行銷活動,往往需耗時一個月的執行時間,從活動開始到實質回收間存在著龐大的落差,全新的行銷作法是即時事件驅動,當一個電話行銷人員外撥給顧客時,他可以於互動過程中抓取顧客資料,據以決定當下的銷售策略,現在只要先詢問顧客幾個簡單的問題,系統就能夠馬上協助電話行銷人員掌握顧客屬性和偏好,進而增進此次外撥活動的有效性及時效性。

推動CRM的三個關鍵問題
曾經於國內大型金融機構任職多年,目前是賽仕電腦資深顧問的林慶治表示:「導入顧客智慧解決方案,於開源部分可以協助企業發現新客戶,縮短銷售周期,於節流部分可以提升行銷活動的效率性,大幅降低名單成本。」

擁有豐富顧客關係管理(CRM)推動經驗的林慶治進一步指出,當企業於進行相關活動時,通常在專案執行2至3年之後,就會開始面臨三個問題,首先是否應該自行培養顧客智慧分析人材?其次,是否應該擁有CRM實體組織?最後ROI是否能顯現出來?

好的分析工具要有好的人材才能相得益彰,但是人材是自行培養,還是乾脆將分析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,則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,基本上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想法,有些公司會根據系統的使用性,區分為需要不同的技巧與訓練的使用者,例如一般使用者、重量級使用者及資料採礦使用者,有些公司則是委由顧問公司來提供相關的服務。

於培養人材這方面,外商與本土廠商看法上有較大的差異,本土企業由於擔心競爭優勢的流失,通常傾向於自己培養人材,以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,外商於導入CRM時,則會將資料採礦的部分外包,也就是說他們花錢請人的意願較低。

(請參考新局企管網EZ有聲課「資訊不對稱法則」

突破經營:沒啥好怕,不都是人?
吳建宏 顧問
有家公司找我去修改他們的組織表,我根據他們正在運作中的分工狀況提出一份組織表跟分工名單,很多主管覺得很符合實際,卻有一位主管拿了一份他們公司ISO(品質手冊)裡的組織表給我看,表示我規劃的新組織表不符合他們公司ISO規定的格式,叫我不要亂改。

【規定是人訂的,為何不能改?】
我看了他們的ISO組織表,完全跟現有運作大不同,例如採購課歸屬在生產部,事實上那是管理部門的工作,還有工安衛生也劃分在生產部,可是實際上這些工作也不歸廠長管轄,所以新的組織表中,我當然把採購跟工安都改在管理部門,這有何不對?

「可是ISO裡的組織表就不是這樣,你幫忙想想怎麼改才符合ISO規定。」這位找麻煩的主管分明是給我出難題「想考倒」我?

我看組織表上面最高層是「總經理」,可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一職其實是大老闆只掛名並不管事,而由他兒子以「副總」名義執行管理公司大小事,因此我跟這位主管說:「若真要遵照ISO組織表,請你先把副總正名為總經理吧!」

【大帽子放下,不也是百姓?】
最近一次的小颱風把中南部吹的東倒西歪,很多受害者大罵那些主管機關的「官員」都是一群不會做事的國家米蟲,哎呀!你以為那些掛著「技正、總工程師」頭銜的官員就會是「專家」?你太抬舉他們了啦!卸下那個頭銜,他也是跟你一樣是人,是個遇到災難會不知所措的人。

很多老百姓打電話去政府機關求助,都誤以為那些公務員就是「包青天」,因為被他們的「官腔」騙了吧?說的頭頭是道,好像這規定是他寫的,其實法令不是他訂的,他憑什麼說「可以」?你敢聽他的?

遇到大水來了,還問他能怎麼做?你還等著他來處理?那可來不及了!你自己先自救再說吧!你被他的頭銜騙了啦!那是「考試」換來的,不是能力比你好,所以你別以為「當官的」都很厲害,他們可以幫你,「絕不可能!」快覺悟吧!

【別只會考試,,趕快去工作】
昨天的一個電視節目,名作家陳文茜批評現在的政府用了一堆「不會做事」的學者,尤其是頂著博士教授頭銜的那些,其實「教書」跟「執行」是兩回事,而且差很多的,如果身為「老師」都搞不懂這個知識,你怎能夠為人師表?

我認識很多博士,有的博士很活潑,我完全可以相信他們是「天才」,很好笑的是這些博士「打死都不會去當官」;有的博士真的很呆,看得出來他唸的是「死書」,也許他是被書的「油墨味」醺壞頭殼了也說不定,這些博士的特徵就是「自以為是」,老是要別人記住他是「博士」,甚至會想要去當大官「充門面」。

很會唸書的人就沒時間工作,忙著工作的人也沒時間去考試「求官」,兩者只能取其一,要是你,你會忙著做,還是一個人躲起來看書?

真正能做事的人不需要頭銜,他的成功是「做出來的」,而不是「用說的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BA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