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如果缺乏熱情,就無法發現偉大的真理。
王友倫 新局企管網執行長
課程說明:克服物價高漲立即創造利潤的經營妙招
課程內容:
‧ 企業經常出現的浪費行為
‧ 企業員工應有的成本概念
‧ 有效降低成本工具
課程摘要:
無意義工作的浪費,包括:
▲時間上的浪費
指的是沒有充分運用時間,而讓時間無法發揮出應有的生產力。有很多企業員工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,但深入了解呢,發現他們把太多的時間花在尋找物品,像是找
工具、找檔案、找材料、找文具、找設備等等,只要是企業內看得到、摸得到的東西,都很可能會出現這種找的問題。另外啊,像是許多不必要的加班、沒有意義的
會議,都是時間上的浪費。
▲作業上的浪費 企業存在最重要目的就是要能賺錢;而要能賺錢,企業 所有的動作或行為一定要有生產力才行;否則,為這種動作或行為所投入的時間、人力、物力等等,都可以說是一種浪費。
所謂作業上的浪費,指的是這個作業並不能替企業帶來任何生產力,包括重複的動作、過時的工作、應付性的工作。
等待行為所產生的浪費:工廠是靠內部資源不斷的運作,來維繫它的成長與生存, 只要一有停滯,就會使企業的成長與生存也跟著停滯下來。所以,「等待」是一種工作的停滯,像是等待換線的浪費、機台故障的浪費、缺料等待的浪費、工作本身的浪費 。
自從英特爾原總裁葛洛夫的著作《十倍速時代》問世以來,焦點似乎集中在所謂高科技產業,而傳統產業則成了沒落不振、必須外移的族群。
然而,綜觀國內大財團,多具有傳統產業的背景,不論石化、紡織、電機、車輛、製鞋、食品……皆能雄霸一方,各領風騷,一樣具有光明前景。
那麼,比率占97%的中小企業,是否成了大企業的防波堤及炮灰,永遠難有出頭日?還是只要肯不斷長進,終將蛻化為大企業?
有人說︰台灣的中小企業韌性強,從石油危機開始,經歷了新台幣升值、勞工短缺、土地難求……直到最近的金融風暴,似乎都能安然少事,屹立微搖。
但換個角度看,也可說成平時只求得過且過,唯有見到棺材才拚命,卻也多能柳暗花明又一“春”;然後,又安逸地等待下一波危機。
如今,十倍速時代來臨,危機來得既急且密,幾乎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眼見一口氣換不過來,便將作水鬼,恐怕,連坐以待斃都不可得,非得突破傳統隨遇而安
的被動做法,必須一次拚盡全力,主動搏命突圍,方能化危為機。
但是,以前也改革過數次,如3210作戰,即效率提升
30%、庫存降低20%、成本降低10%、零缺點、零傷害,似乎成效不彰;又如“全員都革新,天天有進步”,結果是煥然一新之後,成了天天有退步……以致
大家都心知肚明,不過是說說就算,頂多熱鬧一陣,不可能會是玩真的,何必鉚足勁白費力氣!
其實,以往的努力並未全然白費,只是欠臨門一腳,即能水到渠成;若能掌握竅門,用對方法,不僅能快速(一至三月),而且能大幅(三至二十倍)提升各方面競爭力,不必驚訝懷疑,皆是可即學即用的實戰心得,一試便知!
如果,用遍地黃金來形容台灣的企業,恐怕視而不見者揉破了眼也看不到,我們將逐一引導“忙、盲、茫”的企業人去開金礦、采寶玉,一定令人目不暇接。
不過,先申明一點,開採所得須用來提升競爭力,切忌驕奢怠慢,淪作波臣!
老闆因為公司的總機小姐說話粗魯無禮而加以訓斥,並且把電話禮儀及應對技巧寫在一張紙條上,希望她以後接電話的時候,就照紙條來與客戶應對進退。
五分鐘後,電話鈴聲響起,總機隨手拿起桌上的電話。「喂,請問老闆在嗎?」對方急切的問。
總機馬上找紙條,可是找了老半天,就是遍尋不著。「喂,請問老闆到底在不在?」對方再一次不耐的問。
總機急得汗珠直直落,緊張地說:「這個該死的東西,剛剛明明還在,怎麼現在?不知死到那兒去了?」
故事啟示:
■管理就是把適當的人放在適當的位置,讓他做出適當的事來。